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
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以“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为牵引,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便民利企为首要原则,把群众和企业的期盼作为努力方向,用“一门通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提档升级服务质效,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七学”并重牵引 深化全警认识
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坚持以思想为引领,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以“大讨论”活动为主线,推动领导干部示范学、基层支部深入学、线上网上同步学、典型案例警示学、基层一线普及学、丰富方式创新学、立足本职践行学“七学”活动走深走实;市旗县两级公安机关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党委会、调度会,155次党支部“三会一课”,19次专题培训班、14次交流研讨、12次读书班,教育引导全警提升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观念、规范执法行为,自觉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执法形象”的正确认识,切实担当起服务发展大局“护航者”角色。
推进警务改革 提升办事质效
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进行警务改革,率先建成全区首家便民警局,统筹管理全市公安机关便民服务工作,市旗县两级公安机关8个便民警局全部实现“一门通办”出入境、户政、交管、网安、警务咨询等100余项业务事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
建设公安政务服务“综合性超市”,“一窗通办”“一警多能”群众更便利。深入推进人员、事项、审批权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办理出入境、户政、交管、治安等警种业务,将42项交管事项、5项出入境事项、以及户政、治安等部门高频简单业务全部放至综合窗口进行办理,真正做到群众办事一次办成。
出台《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代办帮办实施方案》,公布公安业务事项帮办代办清单55项,设立代办员并提供免费服务。
实现刻章备案、网吧备案、新生儿出生事项、新车上牌“一件事一次办”,其中交管支队在车管所之外拓宽建设25个车管社会服务站办事网点,实现“就近办”。试点派出所覆盖全市7个旗县区,实现出入境业务、车驾管高频简单业务、特行管理等部分治安业务延伸到派出所办理。
积极落实“跨省通办”,“无犯罪记录证明”实现全市通办。取消大中专院校毕业、录取、转学、退学迁出户口时的书面迁移户口申请,户口迁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本旗县区通办。
科技赋能服务 让群众更便利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持续加大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43项公安审批事项实现“马上办”,34项公安审批事项实现“一次办”,实现出入境、车驾管、户籍等业务办理审批程序缩减时限50%的目标,极大节省了群众办事等候时间。
建成“互联网+户政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户口申报、注销、迁移、变更更正等85项户籍业务通过平台线上申请办理。研发全区首台“三警合一”自助机,实现6项户政、14项交管、10项出入境业务24小时自助办理。在全区率先全面升级出入境自助拍照设备,群众可免费自助多拍优选居民身份证和出入境证件照片,在便民服务大厅配备自助体检机,赴港澳签注立等可取,让群众享受更多便利。
健全长效机制 护航企业发展
坚持以建立机制为抓手,不断强化执法司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针对开门纳谏收集到的问题、对照检视剖析出的问题,全面梳理健全完善现有制度,系统改进推动落实、持续跟踪问效,出台便民利企措施60项,推动建章立制31项。制定普法宣传实施方案、执法规范化建设“抓提升、补短板”等工作方案,出台全市公安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10条措施和公安交管部门8条便民利企措施,建立服务企业“护航警官”机制,健全24小时警局工作机制。部署推进“平安”系列集中清查、“三查一控”“减量控大”“昆仑2022”“净网”等专项行动,发布致全市广大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公开信,以实际行动回应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期待。
积极构建“亲清”警企关系,广泛开展了两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上门问谏”和执法办案部门送“法”进企业活动,主动问策于商、问需于企,与企业签订联合打击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协作机制;出台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五项规定》,率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服务保障20项措施;定期进行涉企法律教育,邀请企业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向社会公布涉法维权受理举报投诉电话,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依法监督告知书》,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